找到相关内容154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和印度教的斗争(公元7-11世纪)

    纲领,此后婆罗门教经历了长期的渐变,从多神崇拜逐渐转化为三大主神崇拜,产生了“梵我合一”的一神论雏形,在神学理论上有了很大进步;在宗教仪式上也做了较大简化,种姓压迫也有了一定松动(尽管是不情愿的松动)。...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印度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达。婆罗门教是一种异常保守、社会组织形式僵化的宗教,它极力反对人口流动,甚至视出海贸易为莫大的罪状,这当然不能赢得商人的支持。婆罗门教严格的种姓制度也限制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0355253.html
  • 无才便是德论气脉

    亦复如是,显现开发。”  佛说此经已,毗迦多鲁迦婆罗门,闻佛所说,欢喜随喜,即从坐起,礼足而去。(杂阿含五四经大正二册十三页上)  ①所谓族姓,就是种姓纯净。印度人自古以来种姓分明,一切人类被区分为四大种姓,下同种姓婚配便视为不纯净。一是刹利种,从事国政,二是婆罗门种,从事文教,三是居士种,从事百工,四是首陀罗种,从事劳役。刹利种和婆罗门种是贵族种姓,彼此互争第一种姓的排名。婆罗门若自慢为族姓子,要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4266621.html
  • 初唐佛性诤辩研究——以窥基、慧沼与法宝之辩为中心

    准确的佛学与佛典,发展出一套迥异于前说的佛性、种姓理论,统一了以往经论中的诸多异说。于是,在初唐时期,渐次出现了几波关于佛性问题的针锋相对的诤辩,这些诤辩与以往围绕一经或诸经文句而往复辩难的佛性诤辩有所...云:若至本国必不生信,愿于所将论之内,略去无佛性之话。戒贤呵云:弥离车人!解何物而辄为彼指?”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,关于是否将五种姓说及与其相关的经论传回中土,玄奘临行前曾与其师戒贤之间有过争议[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049699.html
  • 谈谈菩提心的几个问题

    受化者,应置于福处。若人不堪受,天及解脱化,便以现世利,如力应当摄。”  此即是说有情具有种种不同的根性,在瑜伽唯识学中被称之为“种姓”,此异名甚多,如持、助、因、依、阶级、前导、舍宅、种子、界、性、细...乘者,以彼少力故,不堪大乘化”。四、不定性有情,此类有情种姓不定,随遇缘的不同而发心有异,故所证之果亦不同,既能成就大乘之果,也能成就二乘之果。龙树所说“菩萨从初时,应随堪能力,方便化众生,令入于大乘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148083.html
  •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

    研究,有三种情况值得一提:①在种族问题上,矛盾的增多;②在经济问题上,社会生产力的发展;③在思想上,反婆罗门教义的新思想的兴起。这三种情况都反映在“种姓制度”问题上。   问:什么是种姓制度? 答: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。“种姓”这个词儿是从是梵语“Varnā”翻译过来的,它的原来的字义是“颜色”或“品质”。照他们的说法,肤色白的雅利安人是品质高贵的种族,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550200.html
  • 唯识大乘菩萨行位

    修学次第。   1. 谁能悟入唯识性相?   成唯识论云:“如是所成唯识相性,谁于几位如何悟入?谓具大乘二种姓者,略于五位渐次悟入。何位大乘二种种姓?一、本性住种姓,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。二、习所成种姓,为闻法界等流法已,闻所成等薰习所成。要具此二种姓,方能渐次悟入唯识。”   唯识学承袭部派阿毗达摩的论风,在大乘佛法各学派中,法相最繁琐,思想最严谨,组织最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469065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2)

    此见。如果种全是本有,有利于成立五种姓说,但亦存在困难。如种子既是本有,就不应断灭,转识成智也就不可能等。但如果种概是新熏,佛的五种姓说则仅是方便权说而已,众生究竟都能成佛。此有违唯识学有关经义。故...藏又名理佛性,因彼虽为成佛之理依,但非是成佛之决定因也。   在《楞伽经》等经中,有五种姓说。五种姓者,谓阐提种姓、声闻种姓、缘觉种姓、如来种姓、不定种姓。阐提种姓者,为断善根义,大欲义。彼种姓者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0.html
  • 试论圆测法师生平及其唯识学思想

    的西明法系学说与窥基的慈恩法系唯识学的根本区别在于“五种姓说”的有无。“五种姓说”是慈恩法系学说的核心思想,由玄奘大师秉承印度戒贤大师之意介绍进来,独传于窥基,并由其推向于极端。  所谓五种姓即为声闻乘种姓、辟支佛种姓、菩萨乘种姓、不定乘种姓和一阐提种姓。慈恩法系的唯识家认为:前三种姓人最终可以分别证得罗汉果、辟支佛果、佛果。第四种姓人在上述三种结果中去向不定,但最终必居其一。而第五种姓不具佛性,...

    妙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373542.html
  • 婆罗门

    完全进入农业社会,“种姓制度”业已成熟,宗教信仰以婆罗门教为正统信仰。  三、南方开拓时代:西元前五OO年以后,雅利安人继续往南方的德千高原发展,到达斯里兰卡,婆罗门教受到佛教等新兴宗教的冲击,属于...经典、违反种姓制度、有杀生行为等,死后将转生下等种姓或畜牲、植物;若学习吠陀、苦行、行善,死后则可转生为上等种姓,以至成为天神,与“大梵”合而为一。  三、天堂地狱观:梨俱吠陀时期有天界、空界、地界...

    古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1267238.html
  • 何谓“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”?

    瑜伽行派,在中国则有法相宗。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印度著名佛教学者世亲所说的五种姓说,认为声闻种姓的人,通过修习四谛可得阿罗汉果;缘觉种姓的人,通过修习十二因缘可得辟支佛果;如来种姓的人,通过修习波罗密多可得佛果;不定种姓的人,得果不定,或阿罗汉果,或辟支佛果,或是佛果;无种姓的人,因其断绝一切善根,终无出世功德,故展转复坠恶趣,永远不能成佛。而在主张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的各家之中,对佛性的解释,以及对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368134.html